当地时间12月9日,正努力就新一轮纾困计划达成妥协的两党议员小组,敲定了一项规模达9080亿美元法案的主体框架。不过,两党领导人仍在企业责任保护以及州和地方的援助问题上争论不休。尽管如此,由于各界对美国经济的悲观预测日渐增多,对于“纾困断崖”的担心,正逼迫着两党议员加快脚步,尽快推出新一轮纾困法案。
美国股市12月9日收低,从历史高位回落,因投资者对新一轮纾困计划磋商进展感到失望,且部分科技股下跌造成额外拖累。目前,投资者正寄望于纾困法案尽快出台,希望它能给遭受新冠疫情及相关封锁措施打击的美国经济提供支撑,尽管屡有正面消息传出,但进度显然不及预期。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日前表示,两党议员仍在谋求就新一轮纾困计划达成妥协,而众议院会对一项为期一周的拨款议案进行投票,为达成纾困协议提供更多时间。
“我们一直处于疫苗和疫情消息之间的大拉锯战中。”美国国民证券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亚特·霍根称,“在这场拉锯战中,决胜因素无疑是国会在回家过节之前出台纾困措施的可能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正努力就纾困计划达成妥协的两党议员小组已经敲定一项规模达9080亿美元法案的主体框架,包括失业救济和疫苗分发等外界最为关心的内容。
这个跨党派小组目前已就大部分内容达成一致,其中包括在16周时间内每周提供300美元失业补助,为小企业提供3000亿美元援助,向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提供350亿美元,为学校提供820亿美元,将每月的粮食券福利增加15%,为托儿服务提供商提供100亿美元,另有250亿美元用于租金援助和在2021年1月底前暂停驱逐房客。
如今,这个跨党派小组正在研究如何将1600亿美元资金分配给州和地方政府,并着手解决纾困谈判中的最大障碍:如何为在疫情期间运营的企业和其他实体提供某种形式的法律免责保护。
△《华尔街日报》称,针对各州和地方的援助,以及针对企业的法律免责保护,成为纾困谈判的博弈焦点
据《》报道,绝大多数独立经济学家赞成在年底前通过新一轮纾困计划,再加上来自选区的压力,以及围绕新一届参议院主导权的争夺,令两党议员加快了行动的步伐。
分析认为,民主共和两党目前均有强大的政治动机,希望尽快出台新一轮纾困法案。明年1月5日在佐治亚州举行的参议院议席二次选举,将决定哪个党派控制参议院,掌控参议院意味着有权批准或阻碍新一届拜登政府的人事任命,两党都想在冲刺阶段营造一种亲民的形象。如果人赢得两席,将在参议院与共和党人打平,明年起可凭借当选副总统哈里斯的关键一票掌握优势。不过,人赢得全部两席的难度不小。
除了政治动机,经济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美国目前仍是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由于新一轮纾困计划迟迟未能出台,导致经济学界对于近期经济前景的判断日趋悲观,令两党议员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
路透社对多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美国经济增长将在本季度和下一季度失去动能。在11月30日—12月8日的调查中,经济学家下调了对当前季度和下一季度增长前景的预估。其中部分受访者预计,美国经济将会二次探底,经济可能在下一季度再度萎缩。
“我们预计新冠疫情恶化将削弱2021年前几个月的增长,接着是即将上任的新政府为了应对住院人数增加,将会提供进一步的财政支持。”摩根士丹利美国首席经济学家艾伦·赞特纳表示,“下行风险主要来自疫情,尤其是在缺乏进一步财政刺激的情况下,如果冬季出现比预期还要广泛的封锁措施,以及疫苗进程受到拖延,经济复苏更加漫长,将导致更长久的失业期与更多的就业岗位流失。”
荷兰国际集团首席国际经济学家詹姆斯·奈特利指出:“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飙升的背景下,近期的经济前景已经恶化。病例数飙升可能导致更多牺牲经济活动的防疫措施出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是,随着新冠病毒传播加剧,如果国会无法通过新一轮纾困计划从而造成“纾困断崖”效应,经济和民生可能进一步恶化。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担心,“纾困断崖”可能重创美国经济,而“断崖”的大限,就在12月底,届时许多春季出台的纾困条款都将到期,包括大约700万自由职业者、合同工和其他没有资格享受传统失业福利的美国人,即将失去疫情失业援助计划(PUA),以及近500万失业至少6个月的美国人,将失去疫情紧急失业补贴计划(PEUC),该计划在政府常规失业补贴到期后,向失业人群额外提供13周的补贴。
此外,旨在保护租户不被房东驱赶的联邦暂缓驱逐令,也将于12月底到期。届时,数百万美国人可能会面临被驱逐出家门的命运,这不仅是一场人道灾难,还可能加剧新冠疫情,令美国的抗疫工作更加艰难。而提供学生贷款偿还宽限的救助条款也将于12月31日到期,届时将有大约2100万人将不得不重新开始偿还学生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给予超过12.5万家企业不裁员激励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于12月底到期,企业届时将失去推迟缴纳工资税和抵扣商业损失的能力。而针对州和地方政府的1500亿美元援助计划也将于12月底到期,如果届时没有更多援助,各级政府可能需要削减学校、警察、医疗保健和其他项目,公共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受到冲击。
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由于疫情久久不退,那些受疫情冲击被迫失业的人需要更多帮助,特别是在受冲击最严重的娱乐和旅游服务行业。而“纾困断崖”如果出现,可能导致整体经济都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上千万失业者都将面临“断崖”风险,这是任何一名国会议员都无法独自承担的后果。(央视记者顾乡)
笔墨紧随时代,丹心许党报国,作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
9月15日,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气象观测专项计划(“海燕计划”)2022年西南气象观测试验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同时出台《海燕计划
针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没有专业的天文教育背景,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张丽透露,天文科教联盟将建立规范化、职业化的培训体系,提升天文教师教学水平。
15日上午,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陕西杨凌开幕。
对接会以“百企联动,百日在线”的方式举行,旨在打造海外高水平人才、优秀外籍青年人才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企业的“直通车”,围绕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集聚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对接国际高端资源的国际人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知识为公众熟知和掌握,才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在国之重器“深海一号”VR体验展区,观众可以体验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海一号”VR设备,身临其境地观看和体会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造全过程。
前不久,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从分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到抗疫设备走出国门,中国坚持与各国共享成果和发展机遇,致力于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聚焦前沿,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凝聚合力,才能激发服务贸易更大潜能。
过去,人们常把科普视为一种“副业”,科研人员做科普曾被误解为“不务正业”“科研做不下去才转行做科普”。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英国《自然》杂志最新刊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大规模负碳减排技术若推迟至2060年实施,可能将削弱该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甚至可能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2022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2022年)》。
“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一艘清同治年间的木质帆船,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在前期水下调查和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已经提取、清理了部分古船相关出水文物。
15日上午,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陕西杨凌开幕。
英国《自然》杂志最新刊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大规模负碳减排技术若推迟至2060年实施,可能将削弱该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甚至可能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这一发现引燃了天文学界搜寻第二个太阳系的热情,自此,系外行星探测正式拉开了序幕。
“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是挺进深海油气开发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整套系统目前运行状态良好,水下气井产量达到设计目标。我国水下生产系统依赖进口,设备应用面临采办周期长、采购价格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制约着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2月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的东北部地区,随后对着陆点附近的月表物质进行了采样并成功月壤样品带回地球。
工厂级5G全连接工厂建设,着重跨车间跨层级互联互通、场景的深度和系统化应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能力建设。“要通过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5G全连接工厂,从‘县县通’到‘厂厂用’,进一步带动投资、刺激消费、畅通循环、促进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