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中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意义重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罗立彬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作为人口占全球18%、经济总量占全球16%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当下既有能力也需要在国内形成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吸引全球优质资源,满足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中国进一步产业升级,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之一。”罗立彬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寻找新动能和新增量,而不是在固有蛋糕中“相互争夺”。
“我国营商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尤其是过去几年政府致力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使得营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罗立彬说,在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位列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显著的经济体第三名,是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唯一进入前十名的经济体;在全部10项1级评估指标当中,中国有7项都取得了显著改善,报告专门肯定了中国在“开办企业流程”“获得新电力的连接时间”以及“跨境贸易”方面的巨大改进。
“最近几年来,我国对营商环境建设的讨论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对于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迅速提升,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营商环境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全面性还有不小的提高空间,还有待更多人参与其中。”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郑鈜看来,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有着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需求。在国际形势出现新动向的背景下,营商环境建设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基础,改善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而在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一些长时间、深层次的经济发展矛盾有赖于通过内部革新、机制重构来得到纾解。
“因此,中央不断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服务和市场机制双向发力。”郑鈜说,当前,以法治和制度化建设为目标和载体的营商环境优化,不但符合国际化营商环境评价的框架,也将我国较为成熟的营商环境建设经验以制度规范的方式固定下来。
“优化营商环境”的“优化”二字也意味着: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从市场主体、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5个方面提出了50多条具体措施;而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外商投资法》,对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问题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就要从有效落实和执行有关法律和条例入手。”罗立彬建议,今后创新创意、数字经济、服务经济、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等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都需要更好承认和保护无形资产的价值,需要更加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应当进一步凸显市场化。因为只有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环境和政府服务都以市场为直接目标,才能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反映市场能力。”郑鈜认为。(记者 姚 进)
9月15日一大早,五指山市水满乡新村茶农邓小妹背起竹篓,戴上帽子,前往不远处的茶园采茶。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在五指山市,除了茶叶产业,雪茄烟叶种植产业也开始逐渐发力。
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王海东指出,接下来将深化医养资源共建共享,合理布局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健全医养合作机制。
6600万年前,雄霸地球的恐龙消失了。王强说:“年代学结果显示,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分布的时限是6824万年到6638万年前,表明山阳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其灭绝前的约200万年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这真应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同学们给邓秀新院士起的绰号——“邓布利多校长”,在他的手中,柑橘就像变魔法的道具,变幻无穷。
10年来,我国新增15项世界遗产,6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名册,6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15处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5个生物圈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科普作家赵致真最近在做一件事情,他要把多年来淘到的大量苏联科普图书进行甄选,和长江少儿出版社合作,出版一套《苏联科普佳作丛书》。
核电发电量在当前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在5%左右,较10年前约2%的占比有大幅提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人员在湖泊水温大范围动态监测与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传播的大尺度日冕准周期快磁声波波列现象。
9月19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活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张玉卓一同参加活动。
坚守“三条控制线” 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指南提出,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设置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日前,2022年石家庄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拉开帷幕,连日来,从学校到社区、从线上平台到线下活动,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让民众沉浸在科学乐趣中的同时,也触摸着科普的温度。
何谓“数”?怎么“算”?作为国家一体化算力枢纽节点的宁夏,如何从数据存储迈向数据计算、助推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一条古老的有颌鱼化石身上发现了一颗有3.8亿年历史的心脏。
笔墨紧随时代,丹心许党报国,作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